文/巴九灵
连日来,全国各省市常住人口数据陆续出炉。除了尚未释放的黑龙江外,我们仍然要面对——个。截至2023年底,全国人口同比减少208万人,连续两年负增长。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小巴拿到数据表后的第一感觉是:怎么每个省的人口都出现负增长?
据统计,已公布的30个省市中,有19个省市常住人口减少。如果算上黑龙江(负增长概率很大),就有20个省市。
河北、湖南、辽宁、吉林人口连续三年下降;四川、安徽、广西、福建、重庆等7省市人口10年来首次下降。
回顾往年,我们发现2021年,16个省市常住人口减少;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15个省市人口减少;而上一年,2019年,只有4个省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这意味着2019年至2023年,人口下降的省市数量将持续扩大。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的省市仅有13个,这与防疫期间长三角、珠三角劳动力被迫回流有关。
我们或许可以以2022年为界,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时代,把人口的流入和流出作为中国各地人口变化的重要观察点。
2023年,人口减少最多的两个省份是河南省和山东省,分别减少57万人和39.8万人。
两个省份有一个共同点:2021年河南新增常住人口将开始断崖式下降(此时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主要是人口流出。第二年后,河南自然增长率转为负值。 2023年,河南常住自然人口将减少9.2万人,净流出47.8万人。
山东的情况也类似,2021年前年均增加57万人,2022年后直接负增长。这里面有不生孩子的因素,也有外来人口的因素。 —— 2023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17.7万人。
显然,并不是每个山东人都愿意留在家乡参加考试。
这种现象基本上发生在中部和北部省市。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观察:2023年,在被低生育率和疫情“幻灭”之后,当各地无法靠自然增长支撑时,人口就会增加。它们越来越集中在有政策支持的经济大省份和地区。
去年人口增长最大的两个省份是浙江和广东。江苏、上海的增幅也超过10万,说明中部省份人口增长全部转负时,虹吸效应明显。
这种“分化”也存在于各省内部。比如湖南人口较高峰期锐减76万,一个大县的人口消失了。然而,“网上传闻”表明,2023年长沙市人口将增加50万。
山东也是如此。 2022年,青岛、济南两大中心城市人口将分别增加8.54万人、7.86万人,而包括热门城市淄博在内的12个地级市人口将减少。
小巴在整理表格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将常住人口减少的省市从多到少排序,排名前五的种子选手分别是河南、山东、湖南、甘肃、重庆。
这五个省市有一个共同特点:近两年不断诞生网红文化旅游城市。
以“婆婆相亲”闻名的开封,位于河南省,常住人口减少57万,位居第一;
常年因“烧烤”而流行的重工业城市淄博,山东省常住人口减少39.8万人;
近两年因超低房价而被热议的新晋“宜居城市”长沙,并未波及整个湖南省,人口锐减36万;
因“天水麻辣烫”而变得不那么透明的甘肃省,人口减少了26.5万;
网络热议的“雾城”、“赛博朋克之城”重庆,人口减少22.3万,成为唯一一个人口负增长的直辖市。
黑龙江还有一位隐藏玩家——,其人口数据尚未公布。不知2024年初的“二滨流行”是否能增加更多的人口,但从2010年开始,黑龙江的常住人口数据就一直在下降,2022年比上年减少了26万人。如果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黑龙江很可能会人满为患。已进入常住人口下降前五的省市。
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现象:一个地区的网红城市和现象级文旅活动越多,人口下降的趋势就越不可能得到遏制。
或许纯属巧合,也或许是分化引发的人群焦虑:各地拼命宣扬、推广网红文化和旅游,要么拼命吸纳、壮大自己;要么拼命吸纳、壮大自己;要么拼命吸纳、壮大自己。或者他们正在寻求出路,以应对打开的潘多拉“人口下降”魔盒。
尤其对于一些依赖传统产业的城市来说,文化旅游所能带来的经济增量只是杯水车薪。本质上,他们还是想引起一波关注,让“流动人口”多看一眼。
补充消费是小利,促进老百姓落户就业是中利,吸引高端人才和产业是大利。
一般来说,只要不乱搞,各地的“行为艺术”或多或少都能产生溢出效应,但促进人口增长的效果可能需要未来2-3年才能得到灌溉。
当自然增长和人口流出等词叠加在一起时,去年人口增长最显着的两个省份,—— 浙江和广东,值得一说。
广东省新增人口49万并不意外。广东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1982年至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保持正增长。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广东人非常富饶。在潮汕等地,“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广东省每年的出生人数基本超过100万,在全国独一无二。
其次,“机械增长”(外地人口流入)相对于自然增长影响巨大。由于广东制造业发达、城市化率高,移民大量涌入。去年广东新增人口49万,净流入14万。
202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意外”减少27.2万人,主要是疫情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部分原本在广东务工的外省农民工返乡就业。
浙江省去年新增人口比广东多1万人,但浙江的人口增长纯粹依靠“机械增长”。
分析显示,与2022年的0.04%相比,浙江省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至-0.86%,骤然减少5.7万人,这意味着外来人口流入贡献的机械增长达到55.7万人。
回顾三年来,浙江人口吸引能力始终位居全国第一。 2022年,情况比较特殊。随着人口回流以及当地人几乎没有孩子,这个数字将增加37万。 2021年,将达到恐怖的72万,遥遥领先。
浙江和广东作为两个经济大省,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相似,但人口获取路径却截然不同。
如果分析路径的优缺点,广东省的人口优势是“双轮驱动”,特别是自然增长率高,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年轻劳动力,其人口潜力大于是浙江的。
今年春节期间开幕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透露了一个重磅数字:广东常住人口1.27亿,每天约有1.5亿人生活在广东。这是广东经济最根本的发展成果。
不过,浙江省虽然在人口基数和人口潜力上无法与广东相比,但仍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近年来,浙江省中高级人才引进量位居全国第一。即便是金华、湖州等三线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给浙江带来的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甚至是产业。俗话说“人随业,人随业”。
其次,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省”,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入相对均衡。浙江省11个地级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增长。
“人往高处去”体现在人口流动上,就是往人均GDP高的地方去。浙江省人口流入相对均衡,表明区域工业经济和收入不存在明显差距。
难怪最近有人喊“移民不了发达国家就去浙江”。
广东各地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这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在人口流动性上。
例如,2021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8个城市人口净流入,均位于珠三角地区,其余13个城市均位于珠三角地区。呈净流出,且大部分流向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五个重要制造业城市,实现了劳动力的“内部消化”。
顺应这一趋势,机械增长将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以至于引发了许多关于“是否引进外来人口”的讨论和争议。
当然,各省市机械增长的压力也会加大。
例如,地方领导人如何竭尽全力吸引民众?未来,行为艺术和网红活动可能会更加频繁,“花期”会越来越短;
再比如,有的人选择回老家养老,在老家花钱,却领取大城市的养老金。资金压力还是蛮大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人口数字太过宏大。或许我们期待的只是一种“有机成长”:即去掉“嘴”字,真正尊重每一个人。
用户评论
这个游戏背景是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里,玩家可以体验到真实的人口流动情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特别喜欢探索那座被描述为“盛产网红”的城市,在游戏中看到了非常真实的现状。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角色设计得非常有个性,并且他们的态度和行为都反映出对当代社会现象的关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通过一系列的互动环节,让人深入理解了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欣赏这个游戏用艺术化的手法描绘出中国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在游戏中感同身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追逐自己的网红梦想的同时,玩家可以体验到城市的繁忙和喧嚣,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疲惫。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非常贴近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尤其是在描述网红城市发展背后的个人选择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里的对话内容相当有料,让玩家感受到不同城市间的差异,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深刻刻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的操作虽然简单,但却能让玩家深入思考人口数据和城市魅力之间的联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离”的主题在游戏中通过多个角色的故事线得到了充分展现,让人唏嘘不已。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被游戏里的场景设计所吸引,尤其是那些充满活力的城市街景,非常真实而引人入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对网红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挺有启发性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中穿插的小故事都非常打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追求与放弃的故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角色互动的方式,我更深入地理解到了人口流动背后的社会心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玩法,同时也给予玩家对现实问题深度思考的机会。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最感慨的是游戏中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面部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影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网红现象和社会动态的快节奏变迁。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玩家的角度出发,我深感对于人口数据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得到了深刻提升。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角色扮演,我发现自己的决策可以对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动产生实际的影响,非常有意思。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