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面包坊里住着不少年轻的残障人士,这个专门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而设立的小世界,在昆山市残联、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社会组织独立运营,汇聚社会力量,让“小人物”们走出自己封闭的小世界,过上不一样的多彩生活。
实现价值,给人生梦想一个“支点”
小孔出生于陆家镇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从昆山爱心学校毕业后,他偶然从老师那里听到了爱心面包坊的故事,并把它作为自己步入社会梦想的“支点”。
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小孔强烈的求职愿望得到了回报。按照当时的经营情况,面包店已经有足够的员工,但考虑到小孔的诚意和意愿,昆山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决定先接收他。
小孔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在特教老师、社工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下,逐渐学会了做饼干、三明治、面包、烤鸡蛋、烤火腿等多项烘焙技能,学会了识别、包装产品,扫地、拖地、擦桌子、洗烤盘等活儿也越来越熟练。
工作中,小孔勤奋认真,不挑剔,每当得到肯定时,他都会露出腼腆的笑容。当被问到为何来到面包店时,他的回答朴实而感人:“我可以当一名面包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还能赚钱给妈妈买化妆品。”
寻找同伴,走出封闭空间,缓解家庭压力
作为智力障碍的一种为什么面包里通常会有许多小孔,“喜憨儿”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意味着长期沉重的照顾压力。由于社会对这一群体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常常遭受异样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难找到玩伴。
起初,母亲对小孔的“就业”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怕儿子被顾客歧视、被同龄人欺负,连着几天偷偷来到面包店,躲在不远处偷偷观察。父亲也特意调整了工作节奏,每天早晚负责接送小孔上下班。
走进昆山宗仁庆纪念医院地下一层,在这个医院免费提供的独特空间里,各种面包糕点飘出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除了另外两个“拉拉队的孩子”,小孔还和前台等7名普通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他们像照顾弟弟一样照顾小孔,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教导,看到他担心就故意逗他笑。总是开朗的小孔成了店里的“小太阳”。
面包房还不定期举办舞蹈、唱歌、绘画、乐器演奏等艺术培训课程,并探索开展“生日会”、“减压课堂”、成长经验分享、家庭康复内容培训等多种活动,帮助“快乐孩子”及其父母放松身心,促进他们与父母的情感沟通,让更多的“快乐孩子”冲出自我封闭的小世界。
店长叶嘉此前是一名健身教练,疫情期间,由于面包店暂停营业,他担心“小孔们”们长期待在家里,身体状况会退化,便特意为大家开设了线上体操课,每天带领大家打卡健身。
爱心融合,探索职业康复新模式
在这家小小的面包店,吸引小孔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融入社会的快乐和满足感。
利用面包房现有的空间,昆山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开辟了“爱心体验”区域,招募社区、学校、企业志愿者,与智障青少年家庭共同开展公益“烘焙课堂”,一起制作卡通饼干、原创曲奇等美食。“在促进残障人士与健康人交流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帮助残障儿童增加参与正常社会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昆山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主任沈淑珍说。
同时,面包房还依托公益平台,定期开展线上线下项目推介、产品义卖等活动,提升项目社会影响力,积累更多智障青少年社会服务资源,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的主流模式是庇护性就业,但这种模式多针对肢体残疾人、言语听力残疾人,‘高残童’等智力残疾人就业服务在我国仍是一个难题。”沈淑珍说,面包店也是利用社会资源,帮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增强他们拥抱多彩生活的能力的“甜蜜事业”。
标题:昆山市爱德面包坊:为特殊员工创造多彩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链接:https://www.gbbxw.com/news/xydt/14189.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