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热捧到氪金 “怪圈”《神庙逃亡》为何 “变味” 至此?
曾经,有一款游戏风靡全球,它就是《神庙逃亡》。这款由 imagestudios 开发的手游,早在 2014 年全球下载量就突破 10 亿次,堪称跑酷游戏的鼻祖,承载着无数玩家的回忆。
然而,十年过去了,它如今的状况却令人唏嘘不已。
当我们再次点开《神庙逃亡》,进入新手教程,熟悉的场景和角色似乎还能唤起往昔的热情。
但没过多久,不对劲的感觉便扑面而来。
送角色、送坐骑,甚至连魅魔这样造型奇特的角色都免费送,只是这魅魔的建模,实在让人怀疑是自学成才的设计师的 “杰作”。
好不容易熬过教程,进入主界面,那琳琅满目的付费模式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1 元首充通行证、宝珠召唤大礼包限时优惠、幸运等,各种充值弹窗更是时不时地跳出来,仿佛在向玩家宣告:这里就是氪金的 “天堂”。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排位赛才是氪金的 “重头戏”。
在排位赛中,神仙队友一骑绝尘,瞬间拉开百米距离,让人大跌眼镜。
仔细一看,原来他们可以更换各种带有加成效果的角色、坐骑、宠物神像和大翅膀。比如宇航员这样的 S 级角色,开局暴走加成 500 米还能提升 20% 的速度上限;巨锤战士更是夸张,开局暴走加成 1 千米,速度上限提到 30%。坐骑小绵羊无视半岛陷阱,还有 30% 的概率让对手吃到道具失败;宠物黄金圣龙能无视烈火灼烧,这些道具组合起来,直接让游戏里的陷阱形同虚设。
游戏里的角色等级分明,从 S 级到 C 级各有不同技能加持,氪金玩家仿佛拥有了超能力,而普通玩家只能望尘莫及。
再加上超级会员、重生特权、黄金贵族至尊、金币、终身至尊等一系列氪金特权,这款游戏与其叫《神庙逃亡》,不如叫《钱包逃亡》更为贴切。
那么,曾经爆火的《神庙逃亡》为何会沦落到这般田地呢?
这一切要从 2008 年说起。
2008 年,iPhone 推出 APP store,手游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Imagend Studios 看准时机成立,早期开发的几款小游戏虽未大火,但也能维持生计。
直到 2011 年,移动游戏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但竞争也日益激烈的阶段,《神庙逃亡》,凭借其独特的自动奔跑加滑屏加重力感应的创新玩法,在众多游戏中脱颖而出。
这种创新的操作方式,让玩家仅需简单地滑动屏幕、利用重力感应来控制角色的行动,就能轻松沉浸在游戏之中。再加上游戏中紧张刺激的追逐元素,玩家在游戏里要不断躲避各种障碍物,同时还要被神秘的怪物紧追不舍,这种紧张感和刺激感极大地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起初,它作为一款买断制游戏推向市场,定价 99 美分。
凭借出色的玩法和设计,这款游戏收获了玩家们的广泛好评,在游戏论坛和社交平台上,玩家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和攻略。
然而,尽管口碑良好,游戏的下载量却很快遭遇了瓶颈。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分析,开发者敏锐地意识到,价格因素成为了阻碍游戏进一步推广的关键。在当时的移动游戏市场环境下,许多玩家更倾向于选择免费游戏来尝试。
于是,开发者大胆做出决策,将《神庙逃亡》改为免费游戏。
这一改变犹如按下了下载量增长的加速键。
游戏免费的消息一经传开,大量玩家纷纷涌入 APP store 进行下载。仅仅在短时间内,游戏的下载量便开始一路飙升。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到这场刺激的逃亡之旅中,游戏的热度持续攀升。
最终,凭借着庞大的下载量,《神庙逃亡》成功登顶 APP store 免费下载榜榜首,成为了当时最热门的移动游戏之一。这一成绩不仅为游戏开发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也为整个移动游戏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更多开发者意识到合理的定价策略对于游戏推广的重要性。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涌入,跑酷类游戏层出不穷,竞争日益激烈。
《神庙逃亡》却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玩法上缺乏创新变革。尽管后来更新了不少场景和角色,甚至增加了打怪的挑战模式,但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始终围绕着单一的跑酷玩法,难以满足玩家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国内特供版的一些运营策略也对游戏产生了影响。
某斗游戏拿下国内发行权后,游戏走上了一条过度依赖氪金的道路。
氪金系统的不断完善,严重破坏了游戏的平衡,使得普通玩家的游戏体验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大量玩家流失。
如今,《神庙逃亡》虽然还在运营,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它就像许多曾经爆火的网红游戏一样,如水果忍者、涂鸦跳跃等,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被淹没。曾经带给玩家无尽欢乐和挑战的游戏,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找寻那份美好,实在令人叹息。
文本来源@牛顿顿顿 的视频内容
酷跑一族:疾行在城市的风里
最近坐我旁边的主编深深陷入《步步惊情》(刀疤强曾念成了《步步惊精》)不能自拔, 小编偶尔瞥一眼,看见二十年前唱《追风少年》的吴奇隆除了造型之外并无一点改变,只能深深感叹时间它为什么对有些人如此慈悲,对我们却如此不友好。唉,还是来聊聊旅游和手游的事吧。
法国,这样一个拥有优雅姿态的欧洲国家,你肯定知道它的时装、香水、葡萄酒和香榭丽舍大街,却一定不能想象它也是跑酷运动的发源地。
“跑酷”( PARKOUR)最初其实是由越战中的法国士兵们发起的,后来被这项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法国的David Belle发扬光大。这项极限运动以日常生活的环境(多为城市)为运动的场所,没有既定规则,因此拥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
大多数人对跑酷其实并不了解,与主流运动相比,这种移动艺术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流行于我们年轻人之间的亚文化,你可以说它是运动,可以说它是艺术,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跑酷运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游戏公司不失时机地把它移植到了玩家的手持终端上,也算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认识跑酷运动的渠道吧。
《镜之边缘》(点击下载)算得上是跑酷游戏中的代表作了。这款游戏虽然在08年就已经发行,但移植到手游端却是在2010年。游戏拥有复杂庞大的故事背景,围绕女主人公绯丝的一系列故事展开,带领玩家穿行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可惜的是,游戏的iphone版并不像PC版和XBOX版那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而是以普通的第三人称角度来体验绯丝在城市的疾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戏的视觉感和真实感。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手游的操作度有限制,只通过在屏幕上简单的点触来实现远距跳跃、撞门、铲地、荡摆、攀援、爬水管、前滚翻、跑墙等动作,目前来说还是不太现实的。不过游戏场景和人物的真实度很高,玩家还是可以找到比较强的代入感。
与《镜之边缘》不同,接下来提到的这些手游明显就简单多了,没有强大完整的情节做支撑,只是简单地休闲娱乐而已,甚至都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跑酷主题游戏。跑酷不是单纯地无止境奔跑,更多的其实是对障碍的蓄意挑战。
比如《神庙逃亡》(点击下载),游戏从一开始就是奔跑、奔跑、奔跑,永无止境地奔跑……反正你的整个人生就只剩下奔跑这一件事了。当然在奔跑过程中会有一些阻碍,在身后怪物穷追不舍的压力下,你只能以最快的反应速度躲过路障或跳过断崖,同时还得一路搜集碎片。这种容易上手的简单游戏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毕竟游戏是用来娱乐的,不用费什么脑力的手游产品才是大部分人需要的。只不过每天不断奔跑的节奏,还有永远都无法到达的终点应该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吧。终点只是个传说,就像我们幽默且充满智慧的刀疤强一样。
现在比较风靡的跑酷游戏还有微信天天系列之《天天酷跑》(点击下载),这个游戏不用多解释了,有庞大的用户群作基础,不怕不火。而游戏最大的特点也不用说了,就是微信游戏系列特有的社交功能。那些几辈子都没说过话的微信和QQ好友,在求友情之心的那一刻瞬间就变得亲密无比了。微信游戏果真是最佳的友谊桥梁。
结合了轮滑和跑酷的《街头速滑》(点击下载),虽然画面不是小编偏爱的那一类,但能上app store的每日推荐必定有它的可取之处。游戏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会开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捕捉玩家的面部动作,而玩家只需要通过头部的摇晃来控制游戏中角色的摇摆,以躲避飞速袭来的。果真比重力感应的操作方式高级了一点点呢。
在第一期的旅游与手游专题里,提到过一部叫做《魔境仙踪》游戏,它的全名是《神庙跑酷:魔境仙踪》。这款由迪士尼和《神庙逃亡》开发商Imangi Studios联手推出的跑酷类手游除了画面延续了迪士尼一贯的风格外,玩法与其它跑酷手游是一样一样的:奔跑、躲避障碍和陷阱、收集道具,无需赘述,喜欢迪士尼风格的玩家倒是可以玩一玩。
自从玩过植物大战僵尸之后,一提到僵尸小编脑海里就情不自禁地出现植物里那个可爱有趣的跳舞僵尸。不过跑酷手游《僵尸逃亡》中的僵尸一点都不可爱,主人公需要一路狂奔,摆脱僵尸的追捕。游戏玩法与《神庙逃亡》基本一样,只不过你在面对前方突然出现的挡路僵尸时,可以跳起来用手里的武器狠狠砸向它们,还可以在面对无处下脚的道路时,坐上飞行道具一路向前。总体来说,游戏画面比较粗糙,所谓的创意玩法也比较鸡肋,如果你不追求游戏的品质和画面,只是随机找一款游戏娱乐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它。
与《僵尸逃亡》类似的是,去年上架的《功夫跑酷》(点击下载)也有击退障碍物的玩法功能,并且该游戏以此为宣传点,特别强调它与以往如出一辙的跑酷类手游不同。这种击退障碍物的玩法也就是游戏中“独有”的功夫系统。另外,玩家可以给游戏主角变换造型,虽然号称都是经典的马X奥水管工、钢X侠等造型,但看完之后真是毁童年啊!我说开发商,就算是为了规避版权问题,也不至于让它们都变成香肠嘴吧的猥琐男吧。真是个不愉快的结尾!
现在有很多人把跑酷上升到了人生和哲学的高度,认为这项运动是心灵净化的结果,是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我们就不把话题上深入了,跑酷就是一种自有的生活方式,它自由、灵活、给人无限快感。那些疾行在城市街头和原野高塔上的年轻人正在用完全不同的角度俯瞰世界,我说,游戏厂商们,请你们也换个思维,不要再抄袭模仿了,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做出一些有创意的手游作品来好么?
71